2008-11-22

追忆80年代读书热潮



 
 

Sent to you by Gang.Rock via Google Reader:

 
 

via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on 11/18/08

作者:萨格拉斯 | 评论(3) | 标签:80年代, 读书

 三个人,三十年,许多无法忘记的书,人与书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年代激荡风云以及幽微的时代精神。一滴水折射太阳,一本书记录一个时代,一代人的阅读记忆里钩起消逝在时光之水的生活细节,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岁月,不仅仅是怀旧,也是重温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书,是如何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、甚至改变了我们的人生。

受访嘉宾

宋文京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学者

周海波 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

万军 青岛城阳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副局长



文学热:搞对象谈的也是小说

口述人 万军

 1978年,我18岁,喜欢读书,正赶上文学开始解冻,没想到一解冻就是春潮一般的文学热。最先火爆的是卢新华的《伤痕》和刘心武的《爱情的位置》、《班主任》,当时找这些小说也不容易,我是在后来的《连环画报》上读的。我记得蒋子龙《乔厂长上任记》发表的时候,很多报纸都转载了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(类似现在的《新闻联播》)作了长篇报道。当时似乎人人都在谈论文学,每一篇走红的小说都能"家喻户晓"。年轻人见面,说一声:我爱好文学,就象地下党找到了自己人。就连征婚广告上,如果打上喜爱文学,会写诗歌,收到的来信就特别多。那时,年轻人搞对象,谈的也是小说,就像现在谈的是房子和车子。

 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小说都是那个时期或者稍后读的。在《小说选刊》上读了宗璞的《鲁鲁》,写一个家庭和一只小狗的故事,孙犁为这篇小说写了《读作品记(四)》,我几乎能背得下来,"作家已届中年,于摩肩接踵的茫茫人海之中,寄深情于童年时期的这个小伙伴,使我读后,不禁唏嘘"。在《文汇月刊》上读了小说《冬天里的春天》,写一个市委书记的遗孀和邮递员相爱的故事,这篇小说是书信体,我记得第一句是"亲爱的维明",让我常常想到林觉民的《与妻书》第一句"意映卿卿如晤",都同样使人感动。大概是1980年,汪曾祺在《北京文学》上发表了《受戒》,因此"一夜成名",其实汪是老作家。我后来成了汪迷,他的所有小说我全读了。



哲学热:中学生的书包里有海德格尔

口述人 宋文京

80年代是全民诗歌、全民文学、全民哲学的时代,我1984年去北京,扑面而来的是浩荡西风,西风东渐的感觉很强。西方哲学、思想类的书籍非常受欢迎。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那时全民饥饿的阅读感觉,北京的女青年下班,自行车的篮框里放着李泽厚的《美的历程》和西红柿;连公交车上的中学生的书包里,都有一本海德格尔的《存在与时间》。

 我印象深刻的书很多。198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米兰·昆德拉的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》,那时作家出版社刚刚恢复,韩少功的译本。三联书店的新知丛书,有弗洛伊德、萨特、尼采,还有符号学著作。像阿尔温·托夫勒 的《第三次浪潮》,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。我要提一本三联的书,基·瓦西列夫,《情爱论》,是保加利亚的一个哲学家谈爱情的书,那时我二十多岁,契合青春期的心灵。

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学术名著,想来从那个年代走来的读书人都不会忘记。汉译学术名著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书系,橘黄色的书皮是哲学,黄色书皮是历史,绿色书皮是政治学、军事学,蓝色书皮是经济学。这套书我买了不少。当时买到的宝贝书还有1981年版的《鲁迅全集》,一套16本,平装本,35元。这是攒了好几个月的助学金买下的。买下后,高兴得不得了。生活有一个梦想,书香味道的梦想,梦想实现了,那种细细品位的感觉,真是愉悦,无以言表。

 当时,我有空就去南竹竿胡同,那里有三联书店的读者服务部。有很多书友在这里交流,三联的书,雅致,有书香气息,有特别精致、漂亮的书签,有用印书剩下的边角料纸张做成的西洋版画,那种可供把玩的毕加索的小版画,已经夹在时代这部大书里了。

 后来,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汪稼明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,用印书剩下的边角料印藏书票,上面有"SDHB"的字符,非常温馨。那个年代的书朴素,干净,整个时代洋溢着很浓厚的文化气息,积极向上,透明阳光,读书的确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,阅读之美好,读书之纯粹,令人怀想。



最难忘:手抄三卷文学史

口述人 周海波

 1977年冬天,第一次恢复高考时,我考进了曲阜师范学院。进了大学,我希望读到西方名著,图书馆能检索出来,但没有上架,借不到。我记得很清楚,有一个同学不知从哪借来一本《青春文学》读,另一个同学看到了,说,你怎么看这样的书,大毒草!在这样的状态下,书仍然是匮乏的。可读的书太少了,即使教科书也缺乏。1978年,我手抄了王力的《现代汉语》上下两册,抄写了游国恩主编的《中国文学史》。后来这些书都买到了,反而没有当初的读书热情了。

 1981年,我快大学毕业了,开始恶补西方文学名著。在这段时间,我读了《基督山伯爵》、《红与黑》、《悲惨世界》、《哈姆雷特》等经典。也买了不少鲁迅的单行本,人民文学出版社的,像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,非常便宜,一毛多钱一本,就是一顿菜钱。那时我买的书,我现在还珍藏着。现在再打开看,好像是那个时代派到今天的信使。

 后来,我去了北京,买了大量的图书馆处理的书,多是四五十年代的苏联的文学名著,如获至宝。在这个时期,我读了大量的商务印书馆的"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",像黑格尔的《美学》、罗素的《西方哲学史》、福泽喻吉的《文明论概略》。这套书和改革开放的时代互相影响,介绍西方的思想,真正体现了80年代的精神气质,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。

 我觉得整个80年代的读书热潮,大背景自然是"文革"结束,思想解放。多年来人性被压抑,精神需求被禁锢,社会一开放,大量的新鲜的空气涌进来,精力转移到读书上,形成了一个精神突破口。当年的娱乐方式也少,每个人都读书,积极,如饥似渴地学习成为生活的主流,那个年代的阅读背后有一种振兴中华的人生理想。现在来看,像四大论(《君主论》、《人权论》、《情爱论》、《自我论》)、《宽容》和弗洛伊德的书流行,人人都在看,但未必人人都看得懂。那种读书的喜悦、兴奋、强烈的冲击,记忆犹新。



邮购书:曾收到钟叔河的回信

口述人 万军

 80年代初,青岛的书店还很单调。我买书常去的地方不是书店,而是邮局,因为那时候我订了《文汇读书周报》和《书讯报》,常按出版社的地址去邮购。比如李敖的《千秋评论》、龙应台的《野火集》等都是邮购的。那时很喜欢《柏杨版资治通鉴》,特别是里面的"柏杨曰"。可是没钱,我知道《柏杨鉴古录》就是"柏杨曰"的选本,就先去邮购。前些天才终于买到了三大卷的《柏杨曰》全集,距第一次读柏杨已近30年。

 当时书出得少,新书也常常买不到。记得湖南岳麓书社出版了周作人的系列单行本,我只得向出版社邮购,邮来的也是寥寥几本。我还记得,为了邮购周作人的书,我还像钟叔河写信,并收到他的回信。当年我喜欢的千辛万苦搜求来的书,现在在书城里都很容易见到,还有的成套出版了,并且印得那么漂亮,如钱钟书、沈从文、黄裳等的书。现在书城里的书多得让人眼晕,想想当年买书的甘苦,恍如隔世。30年来,我读书的兴趣也由文学转向了书画篆刻类。我现在晚上常常泡在书城里直到下班,当听到背景音乐萨克斯《回家》响起的时候,知道我也该回家了。



风向变:90年代浮躁多元

口述人 宋文京

 90年代不能不提余秋雨热,余秋雨的散文热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,刚开始大家都喜欢读,非常流行,随后大家都在谈,后来大家都骂。

 90年代,我的读书口味杂了很多。黄仁宇,唐德刚,李敖的书我读了很多。90年年代中期,我读了大量的科技史的书籍。像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出人意料地流行,这家出版社还出了《黑洞与时间歪曲》、《时间之箭》。吴国盛的《科学的历程》是一本写的非常棒的科技史著作。另外环保类的书籍多了,社会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、环保的关系。像《寂静的春天》、《瓦尔登湖》,我都是这这个时期阅读的。随后,村上春树的作品流行,白领、小资的阅读注重的是情调。

 90年代浮躁、多元,知识产权与世界接轨,引进的外国的书越来越多。大众、教育、专业出版各行其道。像美甲、红酒、雪茄这样的书出版,在80年代会感到不可思议。

 我感觉90年代中期开浅阅读之风,读图时代来临。读书不再有那种精神家园的感觉,是工具,是消遣,是格调。进入20世纪之后,青春文学流行,郭敬明、韩寒都成了偶像。80年代,在中国大小城市新华书店里,排队买的是《红楼梦》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《红与黑》这样的经典名著,到了20世纪,任何一家书店排队等待签名的,是一群中学生,他们买的是郭敬明的新作。30年读书变化,如此巨大,真有梦里花落知多少之感。



附一份书单,可谓改革开放30年的经典。书目来自胡洪侠先生的博客。

1978年——

1. 《1932—1972年美国实录:光荣与梦想》,威廉?曼彻斯特 著,广州外国语学院翻译组 译,朔望、董乐山、关在汉 校,商务印书馆,1978

2. 《哥德巴赫猜想》徐迟 著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8

3. 《草叶集》惠特曼 著 , 楚图南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, 1978

1979年——

4. 《寂静的春天》,[美]卡逊著,吕兰瑞/译,科学出版社,1979

5. 《西方美学史》,朱光潜 著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9

6. 《复活》列夫?托尔斯泰 著,汝龙译,人民文学出版社 ,1979

7. 《伤痕》,卢新华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,1979

8. 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李约瑟著 何兆武等译 科学出版社, 1979

9. 《乔厂长上任记》蒋子龙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, 1979

10. 《第二次握手》张扬 中国青年出版社 , 1979

11. 《班主任》,刘心武,中国青年出版社, 1979

12. 《青春万岁》,王蒙 著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9年

13. 《重放的鲜花》 刘宾雁、宗璞、流沙河、方之、王蒙、陆文夫、邓友梅等著, 上海文艺出版社 ,1979

1980年——

14. 《城堡》,卡夫卡著,汤永宽、陈良廷、徐汝椿译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0

15. 《忏悔录》,卢梭 著,黎星 译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0

16. 《约翰.克里斯朵夫》,(法)罗曼罗兰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0

17. 《资本主义,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》,(德)熊彼特,商务印书馆,1980

18. 《联邦党人文集》,密尔顿等著,程逢如等译,商务印书馆,1980

19. 《外国现代派作品选》,袁可嘉等 选编,上海文艺出版社,1980

20. 《西行漫记》(美)埃德加?斯诺著 董乐山译 三联书店 ,1980

21. 《人啊,人!》戴厚英 花城出版社, 1980

22. 《围城》 钱锺书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

1981年——

23. 《芙蓉镇》 古华 著 ,人民文学出版 ,1981

24. 《存在与时间》,海德格尔 著,陈嘉映 译,三联书店,1981

25. 《雪国》,川端康成 著,侍桁 译,译文出版社,1981

26. 《傅雷家书》,傅雷 著,三联书店,1981

27. 《西方哲学史》罗素/著,何兆武、李约瑟、马元德 译,商务印书馆,1981

28. 《美的历程》,李泽厚 著,文物出版社,1981

29. 《经济学》 [美]萨缪尔森 著 高鸿业 译 商务印书馆, 1981

30. 《激荡的百年史》 (日)吉田茂著,人民教育出版社 ,1981

31. 《论自由》 (英)密尔 商务印书馆, 1981

32. 《干校六记》杨绛 著,三联书店, 1981

1982年——

33. 《关于人的学说的哲学探讨》 人民出版社,1982

34. 《万历十五年》,黄仁宇 著 ,中华书局,1982

35. 《十九世纪文学主流》(丹麦)勃兰兑斯 著 徐式谷 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2

36. 《人生》,路遥 著,中国青年出版社, 1982

1983年——

37. 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,夏伊勒 著 ,董乐山 译,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

38. 《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3

39. 《第二十二条军规》,(美)托夫勒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3

40. 《渴望生活》,(美)斯通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,1983

41. 《荒诞派戏剧选》,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

42. 《我的生活故事》,(美)海伦?凯勒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

1984年——

43. 《百年孤独》,马尔克斯著,黄锦炎译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4

44. 《第三次浪潮》,[美]阿尔温?托夫勒 著,朱志焱等译,三联书店,1984

45. 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三毛 著,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1984

46. 《沈从文文集》,沈从文 著,花城出版社,1984

47. 《恶魔导演的战争》,刘亚洲著,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,1984

48. 《大趋势》,约翰?奈斯比特 著,孙道章 译,新华出版社 ,1984

49. 《小城镇,大问题》,费孝通 江苏人民出版社,1984

50. 《情爱论》,基?瓦西列夫 著,赵永穆等 译,三联书店, 1984

1985年——

51. 《展望二十一世纪》,汤因比、 池田大作对话录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 1985

52. 《爱因斯坦谈人生》,杜卡斯主编,世界知识出版社 ,1985

53. 《朦胧诗选》, 阎月君、高岩、梁云、顾芳 编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,1985

54. 《人论》,(德)恩斯特?卡西尔 著,甘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5

55. 《男人一半是女人》,张贤亮 著 ,中国文联出版社 ,1985

56. 《思想录》,帕斯卡尔著, 商务印书馆 ,1985

57. 《短缺经济学》,(匈)科尔耐著,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5

58. 《宽容》,房龙著 迮卫等译 三联书店 1985

59. 《棋王》, 阿城著, 作家出版社, 1985

60. 《书剑恩仇录》, 金庸著 ,百花文艺出版社,1985

1986年——

61. 《后工业社会的来临》, (美)贝尔 著,商务印书馆,1986

62. 《士与中国文化》, (美)余英时著, 上海人民出版社,1986

63. 《流放者的归来》,(美)马尔科姆?考利著 张承谟译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1986

64. 《中国意识的危机》, 林毓生著,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

65. 《丑陋的中国人》, 柏杨著 ,花城出版社,1986

66. 《第二性》, 波伏瓦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

67. 《梦的解析》,(奥)弗洛伊德著,赖其万、符传孝译,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

68. 《情人》, 杜拉斯 著 王道乾 译 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6

69. 《唐山大地震》, 钱钢 著,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,1986

70. 《日瓦戈医生》,(苏)帕斯特尔纳克 著 力冈、冀刚 译 漓江出版社,1986

71. 《窗外》, 琼瑶 著,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,1986

72. 《知堂书话》 周作人 著 钟叔河 编 岳麓书社 ,1986

73. 《历史研究》,(英)汤因比 著, 曹未风 等译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86

74. 《异端的权利》,(奥)茨威格 著,赵台安、赵振尧 译,三联书店,1986

75. 《历史在这里沉思》,周明主编 ,华夏出版社 ,1986

76. 《负暄琐话》,张中行 著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6

1987年——

77. 《改革与新思维》,戈尔巴乔夫 新华出版社,1987

78. 《随想录》,巴金著,三联书店1987年初版

79. 《红高粱》,莫言著,解放军文艺出版社,1987

80. 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》,(捷)米兰?昆德拉 著,韩少功、韩刚 译,作家出版社,1987

81. 《西西弗的神话》,加缪 著,三联书店,1987

82. 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马克斯?韦伯 著,于晓、陈维纲等译,三联书店 1987

83. 《美国与中国》,(美)费正清 著,商务印书馆,1987

84. 《人的潜能和价值》(美)马斯洛等 著,林方 主编,华夏出版社,1987

85. 《存在与虚无》,萨特 著,陈宣良等 译,三联书店 1987

1988年——

86. 《论美国的民主》,(法)托克维尔,商务印书馆,1988

87. 《庐山会议实录》李锐著, 春秋出版社/湖南教育出版社,1988

88. 《风云人物采访记》,(意)奥里亚娜?法拉奇著,新华出版社,1988

89. 《卖桔者言》 张五常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, 1988

90. 《拯救与逍遥》,刘小枫著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88

91. 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(德)尼采 著,钱春绮 译,北方文艺出版社,1988

92. 《山坳上的中国》,何博传著,贵州人民出版社, 1988

93. 《大国的兴衰》,[美]保罗?肯尼迪著,王保存等译,求实出版社,1988

94. 《正义论》,[美]约翰?罗尔斯 著,何怀宏 等译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88

95. 《野火集》,龙应台 著,湖南文艺出版,1988

96. 《一九八四》, (英)奥威尔著, 董乐山译 ,花城出版社, 1988

97. 《查太莱夫人的情人》,(英)戴?赫?劳伦斯 著,饶述一 译,湖南人民出版社,1988

1989年——

98. 《无主题变奏》,徐星 著,作家出版社,1989

99. 《单向度的人》,(美)赫伯特?马尔库塞 著,刘继中 译,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9

100. 《挪威的森林》,(日)村上春树,漓江出版社,1989

101. 《历史的终结》,福山 著,远东出版社1989年

102. 《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》,本雅明著 ,张旭东译,三联书店,1989

103. 《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》,[美]亨廷顿著,王冠华译,三联书店,1989

104. 《管理的实践》,(美),P.F德鲁克著,工人出版社,1989

105. 《沉思录》 (古罗马)马可.奥勒留著,何怀宏译,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89

原文地址 http://blog.tianya.cn/blogger/post_show.asp?BlogID=952&PostID=15762378&idWriter=0&key=0


 
 

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:

 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